一、提问区

许多大德都推荐净土宗,提倡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少老年人念佛,几年之后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年轻人如果也这样的话,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死的那天才能成就?如果寿命比较长的话,岂不是要比老年人多念好几十年才能取得同样的成就?如果几年就功夫到家,能否自由选择往生,或者在娑婆世界多留几年?

二、正文区

問:许多大德都推荐净土宗,提倡一句佛号念到底?

回应:念佛是教人把佛陀相关领域研究追忆,把其言教、身教一生「忆念到底」,这是一生几十年要磨练的事情,属思维的领域,叫“意行”,勿误解为依靠口中唸唸有词,並非用「口唸到底」。

問;不少老年人念佛,几年之后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

回应:祖师大德只是由人界定而来,并非僧人视自己为大德。

如果不明念佛之意,念十世也是无法契入极乐浄土的,这个跟年老、年幼无关。

問:年轻人如果也这样的话,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死的那天才能成就?

回应:如果念佛是指死亡才会成就,就意味“念佛等同跟死亡挂钩”,如果念佛为了早死,如此一来,“学佛”是为了“学死”,岂非代表年轻人早死早着,岂有此理?

佛者,觉也,跟生前死后无关,生前不觉,死后亦不会觉。

問:如果寿命比较长的话,岂不是要比老年人多念好几十年才能取得同样的成就?

回应:以死亡来界定念佛能否契入净土,这个方法叫“念死法门、死亡宗”,千万不要曲解,这个绝对是迷信、邪见。

一、浄土不是“物质界”,而是属于“精神界”。

二、契入净土是“心”,并不是“身”。

故此,完全跟生前死后无关。

問:如果几年就功夫到家,能否自由选择往生,或者在娑婆世界多留几年?

回应:真正的“念佛功夫到家”,是指透过使自心精神统一地完全放下牵挂而回忆佛陀的相关事情,感通该佛陀愿力~samaya三昧耶,此状态叫“净念相继、一心不乱”。

将心进入“精神统一”的状态,亦即“一心不乱”,这才算是修“净土法门”的最核心条件,才称得上“念佛~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觉””的真实义”,否则马上自杀也决定流转生死。

所谓“精神统一”就是“定力”,佛法所指的“定”,就是安住于稳定、不被干扰的精神状态,此状态并非打坐呆呆不动,而是语、默、动、静也处于精神平稳,

三昧,梵音叫“三摩地samadhi”,意即心灵安住某种智慧,稳定不动的状态,并不代表必定“安住佛智”,泛指于精神安住并集中统一的状态,亦即是说三摩地并非必定跟佛法有关,任何世上修炼方法都可以进入三摩地,例如静坐,勿将三昧“神格化”,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到,重点在于“放下”二字。

看完以下所有连结,今后题主的念佛功力及层次便可能有点不同,这是根,无论初学、后学、老司机,也值得花时间增广見闻。

《为什么要意念佛,心无一念的口念佛不好吗?》
为什么要意念佛,心无一念的口念佛不好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321.html

《“老实念佛”不好吗?为什么越来越的的人说没有用?》
“老实念佛”不好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没有用?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75.html

《怎么修净土法门?》
怎么修净土法门?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067.html

《人生面临绝境时,至心念诵佛号菩萨圣号能否得到人生转机?》
人生面临绝境时,至心念诵佛号菩萨圣号能否得到人生转机?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300.html

《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说一心不乱,可否请师兄用最易明表达解說?》

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说一心不乱,可否请师兄用最易明表达解說?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437.html

三、评论区

Aloka

修行念佛法门,与年老年少无关,真心实意的追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然后不断地去奉行,这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做的事情,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念(回忆、忆念)”佛,并不是口中“念念有词”的一句佛号不断,若不明白念佛的真实意义,做再多也可能只是枉然。

Handsome轻心 (作者)

念佛是教人把佛陀相关领域研究追忆,把其言教、身教一生「忆念到底」,这是一生几十年要磨练的事情,属思维的领域,叫“意行”,勿误解为依靠口中唸唸有词,並非用「口唸到底」。

般若Prajna

将心进入“精神统一”的状态,亦即“一心不乱”,这才算是修“净土法门”的最核心条件。所以净土法门根本不是看你的口念了多少声佛号,而是看你的心是否契入了净土的净,即忆念佛陀的言传身教然后效法做到一心不乱。不是看你的嘴巴是否得力,而是看你的心是否觉醒。仔细想想,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净土是精神世界,能够契入一定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嘴。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所谓“精神统一”就是“定力”。

佛法所指的“定”,就是安住于稳定、不被干扰的精神状态,此状态并非打坐呆呆不动,而是语、默、动、静也处于精神平稳。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安住于稳定,不被干扰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心不被世间任何对立的观念所羁绊,无所谓的的好坏、美丑、对错、是非等等的分别心。内心不再患得患失,不再因为辗转于得失之间。要稳定那么一定不能走两端,稳定其实就是平,而平就是破除对立分别的观念。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三昧,梵音叫“三摩地samadhi”,意即心灵安住某种智慧,稳定不动的状态,并不代表必定“安住佛智”。

泛指于精神安住并集中统一的状态,亦即是说三摩地并非必定跟佛法有关,任何世上修炼方法都可以进入三摩地,例如静坐,勿将三昧“神格化”,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到,重点在于“放下”二字。

慕容 先生

感恩輕心兄,學佛不是為了等死,而是思惟的覺悟,念佛也不是口念到底,而是憶念到底

静若水

感恩轻心哥哥!念佛是把佛陀言教、身教,忆念到底。这句话令我反省自己,问自己是否将佛陀的言教、身教实践出来。佛法所指的“定”,就是安住于稳定、不被干扰的精神状态,此状态并非打坐呆呆不动,而是语、默、动、静也处于精神平稳。“心平道相应,凹陷起灾殃”。记住了!

dropwater

感恩此文的教导!

谦与谦虚

念佛不是傻念,而是如六祖的念念不离自性,和蕅益大师的念佛即是六度的境界,才是真念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