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喜欢一个男生,对他不是特别了解。不过刚开始是他主动一点,拥抱过,亲吻过,可每次接触后他都很自责,很愧疚,说怕害了我,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目前来看,他很孝顺,听父母的话,是素食主义者,喜欢禅宗,禁欲,打算隐居。现在蛮喜欢他的,就是想求一个解决办法,还能和他在一起吗?确定不是gay,感谢各位知友的回答,谢谢。

二、正文区

1)喜欢的男生信佛?

回应:佛不是让人信,如果「信佛」二字出自那个男生的口,代表他根本不知佛是什么,只是迷信之徒。

2)说喜欢我多一点就会自责多一点,怕害了我,怎么办?

回应: 尽管题主并没有表明自己性别,无论题主是男是女,对方是男生就肯定的,但为什么他会喜欢题主就会自责多一点,怕害了你?

笔者有一假设,如果这男生对题主有性冲动而抵触了他内心信仰,意味这个男生害怕的是他的信仰,並不是害怕你,而且并不是「正信」,而是「邪信」。

情及欲本是一体两面,有情必有欲,男生明知题主有“情”,却忽略了题主对“欲”的訴求,此乃虐待的行为,一个秉持正信的言教,绝不会虐待别人,除非信仰的是“魔鬼”。

至于怎么办?必须斩妖除魔,脱离邪教,建议男生找笔者的文章参考,笔者专斩牛鬼蛇神之极端邪见。

3)他是素食主义者,喜欢禅宗,禁欲?

回应:撇除出家人,俗家佛法修行人应该是“既不纵欲、亦不禁欲”。

如果只是“素食主义、喜欢禅宗、禁欲、隐居”,潜台词是意味“讨厌肉食、讨厌世间现象、讨厌性活动、讨厌闹市”。
(注:禪宗不纠结二元對立,明显地男朋友根本不明白禅)

明显地只是个人主义的喜恶,例如喜欢退隐深山食树皮,这个喜欢明显已经是“欲念”,只是感兴趣的欲望领域不同而已,摒弃一边,执取另一边,不是欲念又会是什么?

真正佛法修行人,绝对不是建基于“喜恶”来生活,而是懂得“混俗和光”,以智慧待人接物,不偏不倚, 不会掉进一个极端,而是采取“中庸之道”面对人生。

4)还能和他在一起吗?

回应:男生明白佛法之后,閣下可以尝试再续前缘,否则男生思维没有改变,建议题主尽快另结新欢,因为此男生不适合城市生活,只适合在森林吸收日月精华。

P.S 笔者不是说笑,建议尽快了解一下男生是否性无能?因为佛法从来都没有教俗家人禁欲。

《为什么修行要折磨自己?》

修行是否需要折磨自己?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581.html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88.html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只要执一边,仍然是着相,并不会滞留在一边,所以佛法「不落两边」,叫「不二法门」,明白这个道理才叫学佛!

Handsome轻心

题主可请男朋友找我,我会告诉他什么是佛法内涵。

男儿当自强

不适合在城市生活,只适合在森林吸收日月精华,有意思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男儿当自强

如果只是“素食主义、喜欢禅宗、禁欲、隐居”,潜台词是意味“讨厌肉食、讨厌形式主义、讨厌性活动、讨厌闹市”。

明显地只是个人主义的喜恶,例如喜欢退隐深山食树皮,这个喜欢明显已经是“欲念”,只是感兴趣的欲望领域不同而已,摒弃一边,执取另一边,不是欲念又会是什么?

真正佛法修行人,绝对不是建基于“喜恶”来生活,而是懂得“混俗和光”,以智慧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不会掉进一个极端,而是采取“中庸之道”面对人生。

誉睿

和光同尘,顶礼老师

觉正净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用一个想法去禁一个想法,是什么在执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觉正净

1)着相的心在执。

2)只要仍执取一边,就代表“有去处”,就代表仍有执。

3)真正离相是「不执二边」,更“无去处”,破尽二元及一切感知。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一个不字,就是指永不滞留二元及相。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觉正净

用一个想法去禁一个想法。

潜台词是……

用一个执去压止另一个执,始终在执。

赫景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都市人心混乱,巧伪很多,如何中庸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中庸,是指不介怀、不滞留的态度面对每一个经历,并非不清不楚、痴痴呆呆。
我们去食一餐饭,可以清楚甜酸苦辣的味道,亦可要清楚人生的悲欢离合,只是不要滞留。因为万物本质就是中性,所有感知皆是自心创造的幻影。
这个课题并不能三言两语,可以首先看看以下文章。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赫景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有很多痛苦是很真实的,身在其中,不能视而不见,有勇气突破过去就不容易了,怎么做到不滞留啊。应该把欲望当成敌人,还是不去在意他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剛才我給你的連結文章已經說得好清楚。
《如果一切都像佛说的是虚幻的,那还努力做什么?》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07.html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26.html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谁说痛苦是假?

谁说要视而不见?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阁下之所以一无所知,就是未下决心研究人生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人生每个领域都有专家,想了解人生,学校课本、文凭是完全帮不到的。

要了解人生,必须走进宗教的世界,要了解宗教究竟说什么,必须向了解宗教的人谦虚求问。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我打你一拳,你马上受伤,你可以仇恨、可以还手、可以逃避、可以报警……。

佛法不会教你用什么具体方法去处理,佛法只会教你看清楚人生是什么一回事。

亦即是教你用什么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所有际遇。

由于世上无绝对“单一方法”对应“每一件事”,一切都是因人而异,所以每个方法都是虚幻的,并不是客观存在,所以叫幻影,

我徒手单凭掩眼法,不用任何道具,可将一个银币凭空消失。

但是这个硬币放在你手上,只是一个普通的硬币。

硬币就是人生际遇,使硬币消失或出现的手法是运用的技巧。

佛法就是教人思维如何面对人生,并非否定眼前硬币,硬币是真的,但面对硬币的态度就是“虚幻”,人人不同。

你认为开心的,别人可以认为不开心。
你认为不开心的,别人可以认为开心。

听得懂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欲望并不是敌人,欲望只是人类及万物本有的诉求。

万物都有诉求,植物都有诉求。

肚饿就要吃饭。

进食后就要排泄。

诉求没有好坏之分,滞留于诉求而产生束缚的是心,跟诉求的本质无关。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88.html

赫景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疼痛难忍的时候,饿了的时候,怎么能改变态度呢?我想想不到如何看开疼痛,心疼难忍,想看开却无能为力,如何去做呢,谢谢您的耐心解答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肚饿的时候,可以望天打挂,然后等死。

肚饿的时候,可以积极寻找食物,现在是文明社会,未至于要沦落街头,应该学懂努力工作,反省自己为什么无饭开,你要知道这里不是“埃塞俄比亚”,这里是中国,在地球上举足轻重。

两者都是肚饿,就取决于一个观念,产生思维,呈现行为,决定每一天生活,反映人生。

故此,根源在于心,你肚饿无饭开,应该首先要反省为何会沦落如此田地,而不是自怨自艾。

无缘无故,你可无饭开吗?
无缘无故,我可大吃大喝吗?

全部都是自作自受,一定有原因,重点是你如何有勇气、智慧、能力面对当下的处境。

马云并不是巧合,他一个丰富的脑袋,坚决的执行力,产生财富,并不是巧合的。
“站错”是不会“做对”,你沉醉在失败的点子,将会呈现失败的下场。

着眼在成功因素,才有办法产生成功下场。

好好反省,做一个有用的人!否则,哪怕你饿死街头,也无人会同情,这就是人生的游戏规则,不明白此道理,必定战死沙场。

般若Prajna回复赫景鸿

如果是身体的疼痛那就去看病吃药配合治疗,如果是心理的痛楚,那就去发现事物的光明面,改变原有的思维。生病不治病,内心痛苦却不寻找出路。谁能帮的了你?自救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赫景鸿

《为什么修行要折磨自己?》

修行是否需要折磨自己?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581.html

赫景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谢谢

闻鸡起舞回复赫景鸿

佛法是觉醒之法。觉醒的是心(思维)佛陀成佛之后,他的身体与常人无异,肚子饿了吃饭渴了喝水,打坐扔需要坐垫,因为屁股会痛。只是他面对世事的心变了,不在滞留世间的剧情。而我们现在学佛,也是要学习舍离执着,但是怎样舍呢?不是叫人傻呆呆什么都不做了,而是遇到什么事情尽心去做,去面对。做完就放下,不介怀结果。handsome给你的网页里,你仔细看会有答案的。

热能胶

不怕不怕,信佛不是学佛,信佛简单,信因果,六道轮回就叫信佛,年轻人谁都急功好利信佛他短时间又见不到成效,过了这个赶时髦的热乎劲就好了,学佛不一样了,佛法浩如烟海,不是一两辈子的事,他学佛你也不用怕,佛法在世间,学佛得先把人做好,连女朋友都搞不定学什么佛。没事没事阿!

张乎

也可能他是信佛,不过是戒色吧里的佛。。。

闻鸡起舞

迷信言论真是害死人,到目前为止见了太多太多的因为一厢情愿而曲解佛法的学佛人有家的散了,没家的被耽误了,佛法会令人增长智慧更好的面对生活,而不是越学越乱啊

无公害小姐alice

过分追求安静和执着于赚钱无法自拔没有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讲,理想是包装好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只是种类不同。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

多年前我也曾“有幸”接触受过某网传伪佛教的侵袭,里面奉行的理论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女生不能化妆坚持朴素,情侣间不能亲近,只能吃素等。信徒们要三思了,我们是生活在人间的世俗之人,爱美是人之天性,何罪之有。情侣间亲近是自然吸引,表达情感的方式,谈何邪淫。

奉劝楼主早早劝说男朋友弃邪从正,纠正思维,不然这样下去必然沦为单身

飛龍在天

回答得太棒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飛龍在天

如果只是“素食主义、喜欢禅宗、禁欲、隐居”,潜台词是意味“讨厌肉食、讨厌世间现象、讨厌性活动、讨厌闹市”。
(注:禪宗不纠结二元對立,明显地男朋友根本不明白禅)

飛龍在天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执取任何一边,都是着相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飛龍在天

如是。

Handsome轻心 (作者)

大家再一次加深什么叫不落两边未?

只要执一边,仍然是着相,并不会滞留在一边,所以佛法「不落两边」,叫「不二法门」。

懵懂少女

回答的真好情及欲本是一体两面,有情必有欲,男生明知题主有“情”,却忽略了题主对“欲”的訴求,此乃虐待的行为,一个秉持正信的言教,绝不会虐待别人,除非信仰的是“魔鬼”。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懵懂少女

人生上每人都有欲望,所以欲望这个字眼已经带了贬意,尝试将这两个字变成诉求,就明白原来人有不同领域的诉求,而且人类最大的诉求并不只是“下半身”的快感,而是面对人生种种的追求。

诉求并没有错对可言,重点是欲海无涯,如何去驾驭这个诉求而不被束缚。

再次重申,万物都有诉求,重点是不能因为诉求而是自己产生任何困扰,人类如果失去诉求的话,意味已经不是适合在世上生存。

饿需要食。
渴需要喝。
累需要休息。

举一反三,世上根本无可能没有诉求。

况且,爱情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欲,如果失去了对伴侣的“性需要”,潜台词其实这段爱情都可能构成问题。

懵懂少女

说的有理谢谢你的回复我感觉受益良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