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我觉得对于凡夫来说,持戒就是最大的苦行了,封闭掉一切享乐的通道。

持戒与苦行有何不同呢?

二、正文区

迷信。

先糾正:

一、封闭掉一切享乐的通道,完全跟佛法无关。

二、持戒才是最大的享乐。

《苦行與戒禁取》

由不明法理的人去预设标签某行为本身为对错,即佛法所指的“戒禁取”。 “戒禁取”,梵音罗马拼音(sila-vrata-parmarsa),指因为误解某种领域,导致产生不正确观点,一厢情愿曲解了某种戒律而盲目执取坚持,这是一种“邪见”。

苦行,就是令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古印度直至現代,由“戒禁取”所演变出来的一套迷信言行,误解认为自虐身心,受到苦楚就是解決之道。

例如看见A君喜欢吃雪糕, 讨厌吃榴梿,最后A君飞黄腾达,人人却走去模仿这个人吃雪糕、不吃榴梿,而忽略了A君本身在事业努力、营商智慧、福报、善心等等。

老实说,就算连现代2017,大眾仍不难发现变很多佛教信徒仍然触犯了“戒禁取”而不自知。

看看以下对“持戒”的基本解释,就知箇中原因……

《持戒》

根据“达摩祖师”之《破相论》中,开示“持斋”真实含义是: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 “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 “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 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佛法所指“六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种感知功能。

外禁六情,是指“正常运用六根功用,而禁止被束缚沉醉滞留”,并非“禁止、否定”其六情功能,身心健康而不是植物人,一定有身心反应。

简言之:

“持”指维护、保持。
“戒”指降心、破执。

持戒内涵,就是降伏执着心,并将此状态维持及保护。

如果仍不明上述解释,笔者用最现代接地气的方法再最后解释…..

持,是保持。
戒,是调整、驾驭。
全句意思是:保持调整、驾驭。

问:调整什么?
答:一切会使人沉醉滞留的领域,都要保持调整、驾驭,不受其束缚。

问:什么才叫沉醉滞留?
答:构成烦恼或构成身心伤害的思想言行,就叫沉醉滞留。

换句话说,沉醉滞留并无好与坏之分,只要该领域或观念,使人产生烦恼或身心伤害,已经属于沉醉滞留,佛法称这个情况叫“着相pratistha laksana”,亦即是执着,只要有执着的领域或观点,就必须为“自心起戒”。

  • 一切会使人感受到“痛苦、郁结、沉醉”的观念,都属于要持戒的领域。换言之,滞留快乐要戒,滞留痛苦要戒,滞留苦乐要戒,有滞留之处就要戒,每人需要戒之领域都尽所不同,持戒从来都不是设计出来禁止“做什么、不做什么”,戒条只是一个导引,有滞留情绪的感觉就要戒。
  • 滞留,是指面对际遇体验后而产生“痛苦、郁结、念念不忘”的感觉。
    • 例如吃了一顿饭,当然可以觉得物非所值、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千万不能滞留于这次体验之中而产生纠结或依依不舍,否则就要戒。
  • 人要调整的并非“快乐、不快乐、喜欢、不喜欢”及“领域”本身,而是针对体验后的心要放下。
  • 人可以尽情快乐,甚至可以尽情痛哭,但体验后就要放下,持戒是为针对人心,并非教人做一个植物人,更并非麻木不仁的冷血动物。

故此,戒律是遍及人生一切处,从来都没有局限什么领域,更并非“否定、排斥”该领域。佛法教人“设戒防守”,目的要认识到“执着滞留”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下堕于生死流轮。

例如“五戒”只是五个针对“心执”而要留意调整的方向,如果人生是一条船,五戒就是说船身五个较易破穿漏水的位置,并非叫人无事惹事,明明自己本身不会吸食乱性毒品,却无情白事告诉自己“永不饮酒一滴”,这无疑是在船身刻意凿穿洞,再去修补。

戒的意义在“止贪”,犹如《大悲咒》中其中一句“raga-visa vinsana将贪心之毒除去”,如果是否为自已构成伤害身心也不知,这叫“moha-visa愚痴之毒”

例如知道过量饮酒必出事端,会为身心构成伤害及日常困扰,却明知故犯,已属“贪”。

欲海无涯,试问世上那一领域欲望过分了而不会起烦恼?如何驾驭这份欲望的烈马?无人可以告诉。

人是万物之灵,贵乎有自知之明,明知故犯,这叫自虐,谁能医治?

戒的指向性不是外界领域本身,而是心。要调整的并非领域本身,更并非“否定、排斥”该领域本身,而针对是“贪心、嗔心、痴心”,这个调整的过程叫“住心、降心”,这个就是戒律的真实内涵,叫“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 ”。

故此,戒的困难在于不明白三毒之祸害,亦即是愚昧,而并非某个领域本身,正等于一个不承认抽烟会导致肺癌的人,是永远没法调整减少戒烟的。

题外话,如果就过度性欲来说,一刀切并非可行方法,强行禁止,只会让洪水累积爆发,所以只能按程序逐渐将频率减低,调整方法人人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过分空闲,自然胡思乱想,人生并不是只有下半身愉悦,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因为我们不是动物。

每人都有不同的领域需要调整,而且该领域人人不同,笔者最大贪心就是食雪糕,所以很多读者都会见我经常文章中提及雪糕,故此,我必须为自心起雪糕戒。

笔者本身气管、鼻比较敏感,吃太多冻东西,已经为身体构成伤害,容易产生鼻水及咳嗽。

由此可见,每人需要调整的领域都不同,每个人需要所持的戒也各有不同,必须针对每人不同执着,而进行调整。

戒律意义,并非某领域本身,而是针对贪、嗔、痴。

有很多读者以为我说笑,其实我食雪糕的份量多到一般人不信,我可以一天内吃一大盒,连续一星期这样,这种心瘾,已经过火,叫贪,所以必须起戒。

举一反三,戒律又何止五戒?需要调整的领域,必定是在五戒之内吗?笔者从不饮酒,因为根本气管有问题,难道天生不饮酒,就代表算持不饮酒戒吗?

牛吃草,代表牠不杀生戒吗?如果牛真的慈悲与智慧,就不会沦落到做牛的下场。

佛陀设定戒律表面上彷似只针对领域来禁止,如果静心领悟,就知道根本并非“禁止、否定、排斥”该领域,而是提醒该于领域中,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并非做与不做该领域来界定为“持戒、破戒”。

换句话说,重点是那个心处于是否滞留。

再举一例,一个持械行劫银行的劫匪,正在乱枪扫射,难道警察不应该用武力,甚至开枪制止吗?

最后劫匪如果因此而被杀死,警察就会因此被界定为杀生之罪吗?

普遍民间信徒,根本并未理解戒律背后意义,却自我一厢情愿幻想出一套基准来捆绑自身,这叫迷信、愚昧,完全跟佛法上的戒律扯不上半丝关系。

P.S 如果仍然不明,请有缘的读者看看以下连结,笔者会长篇大论去作出最露骨、最赤裸裸的解释,加油!

《放下性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放下性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944.html

三、评论区

一蓑烟雨

持戒是为了降心,而不是无病求药,自我捆绑,将自己束缚于种种枷锁。

宝藏多多

这个我看明白了,持戒的意义就是我最近感受和思考结合,对于我来说“保持调整、驾驭”非常非常难。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宝藏多多

戒的依义在“止贪”,犹如《大悲咒》中其中一句“raga-visa vinsana将贪心之毒除去”,如果是否为自已构成伤害身心也不知,这叫“moha-visa愚痴之毒”。

例如知道过量饮酒必出事端,会为身心构成伤害及日常困扰,却明知故犯,已属“贪”。

欲海无涯,试问世上那一领域欲望过分了而不会起烦恼?

如何驾驭这份欲望的烈马?无人可以告诉。

人是万物之灵,贵乎有自知之明,明知故犯,这叫自虐,谁能医治?

戒的指向性不是外界领域本身,而是心。要调整的并非领域本身,更并非“否定、排斥”领域本身,而针对是“贪心、嗔心、痴心”,这个调整的过程叫“住心、降心”,这个就是戒律的真实内涵,叫“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 ”。

故此,戒的困难在于不明白三毒之毒,亦即是愚昧,而并非某个领域本身,正等于一个不承认抽烟会导致肺癌的人,是永远没法调整减少戒烟的。

题外话,如果就性欲来说,一刀切并非可行方法,强行禁止,只会让洪水累积爆发,所以只能将按程序逐渐将频率减低,调整方法人人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过分空闲,自然胡思乱想,人生并不是只有下半身愉悦,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因为我们不是动物。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宝藏多多

每人都有不同的领域需要调整,而且该领域人人不同,我最大贪心就是食雪糕,所以很多读者都会见我经常文章中提及雪糕。

故此,我必须为自己喜雪糕戒。

慕容 先生

滯留在由心而感知的觀點,就要調整、駕馭。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慕容 先生

戒律的意义是为了“降心执”,总括来说分开为贪、嗔、痴三个领域,此乃一个方便解说的引导,说到底我们的毒叫“着相pratisthita laksana ”。

慕容 先生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受教了,感恩輕心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慕容 先生

文章中有一段说话非常重要……「沉醉滞留并无好与坏之分,只要该领域或观念,使人产生烦恼或身心伤害,已经属于沉醉滞留,佛法称这个情况叫“着相pratistha laksna”,亦即是执着,只要有执着的领域或观点,就必须为“自心起戒”。」

即是说一切会人感受到痛苦或郁结的观念,都属于要持戒的领域。换言之,滞留快乐要戒,滞留痛苦都要戒。

向日葵

【一切会让人感受到痛苦或郁结的观念,都属于要持戒的领域。换言之,滞留快乐要戒,滞留痛苦都要戒】

所以~只要能让自己的心起烦恼,就要对这个领悟起戒!哥哥用喜欢吃雪糕举例,

如果我很喜欢玩游戏,不玩就难受了~

那就该为自己起游戏戒了。

如果我是购物狂,就该为自己起购物戒了。

如果我贪心,就要戒贪。如果我爱说谎,就要戒妄语。

这样一来对于持戒就非常清晰了!而不是纠结在戒律本身!!!

戒律是药方,对症用药才有效果!

而不是要吃遍所有药方

法莫替丁

不雪糕戒?敢问你这教还有人信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法莫替丁

一、谁要你正信?

二、我当然够胆教人,只是不能让你教。

三、你的回应表达过非常喜欢“骑人之福”,我倒是知道的,你更加表达确实想多骑几个,更加表明怕力有不逮,既然阁下已经知道伤害身体。

明知故犯,喜欢骑人,却知道力有不逮,这样的表达好明显正在求救。

故此,此刻笔者建议阁下守“不邪淫戒”,不知这样我够资格教你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18883/answer/164634700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法莫替丁

你这种人不要再踏进佛教板块一步! 不知廉耻

慕容 先生

「即是说一切会人感受到痛苦或郁结的观念,都属于要持戒的领域。换言之,滞留快乐要戒,滞留痛苦都要戒。」感恩輕心兄

1、喜飲料,不喝痛苦,起飲料戒。
2、喜聽戲,不聽痛苦,起聽戲戒。
3、喜玩拳皇,不玩痛苦,起玩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慕容 先生

如是也。这就是《六组坛经》所说的「自性戒」。

旅程

我看过南怀瑾的书,书中也有和答主一致的观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旅程

我没有看过这个老师的书籍。我的说话是来自禅宗传承。

Handsome轻心 (作者)(作者) 回复旅程

题外话,如果阁下真的有心求道,建议必须在现实中,找拥有清静传承的人去教授,我可以大胆说知乎的回答者,根本违背了佛法的意思,如果任意相信这些言论,会害死人。

佛法必然跟般若有关,一定超越二元对立,从都不是形式上主义,但阁下看看很多回答者,完全没有谈及般若。

旅程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指点。我深知在末法时代正法难闻,自己一直不敢开始修行,就是怕方法不对而走火入魔,损坏慧根,修行没怎么进行就变成神经病了……也想找个师傅指导,但是目前没这个缘分遇到良师……就算这一世没办法修行,也不想毁了根基

闻鸡起舞

感谢轻心师兄的解答,要明白戒因执而有,,持戒是为自身行为持戒,而不是无缘无故听人说什么就走去戒什么的。

非常名

朋友你好。看了你的回答。感觉有点儿意思。能交流交流吗?请问。学佛学什么?做到什么高度算是佛 ?是当下成佛还是死以后?六道轮回是在当下还是死以后?明心见性应该怎么理解?不雪糕戒怎么理解?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不如阁下先说说在印象中, 感觉到学佛究竟是学什么?

非常名

很简单。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能做到无忧。那就是佛。无忧是佛。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如果无忧是佛,如此一来,无喜是什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人生世事、世情并无不如意,感觉不如意的是“心”。

非常名

谢谢!一样。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忧伤、喜悦只是个人情绪,如果能同时做到“无忧、无喜”,超越对一切二元的滞留,曰:“觉”。

不二之性,名为佛性,强名曰:“道”。

佛者,觉也。

离一切相,则名诸佛。

学佛就是学习超越一切观点、立场、二元对立,这状态叫“不住于相”,亦即现代所说的“离相”,彻底离相的人,叫“佛”。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向日葵

感恩哥哥对持戒的分享~

同一篇文章看多几遍又有收获

✨只要有让自己烦恼的领域,就要为自心起戒!

✨这个领域是不分好坏的!

✨持戒,就是持续的调整这份滞留观点!

✨人有感官,不是否认感官的感受。眼前的食物好吃就是好吃,不否认觉受,吃完就放下。

非常名

回复。轻心

朋友该你回答了。

非常名

赔了一百万。心,怎么能让它正常。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最可贵的是生命,并不是钱,无论赚蚀1,000,000,生命一结束,全是一场梦。

慕容 先生

戒不是禁止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滯留在感知的觀點上,念念不忘,要起戒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赔了或赚了一百万。心,怎么能让他正常。朋友给一个方法。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常怀奉献的思想,不求回报,时时刻刻都这样做。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赔了或赚了一百万。心,怎么能让他正常?当你试过昏迷七次大手术,你就会知道人生是什么一回事。

河东狮口孔回复非常名

赚了一百万就很开心,亏了一百万就痛不欲生,这不是着相是什么呢?好好参一参一句话: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非常名

谢谢!朋友有点儿意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朋友请赐教,谢谢!

非常名

回复河东狮口孔

谢谢!回答的很好。还是那句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请问用什么方法能做到?做不到都扯淡。最关键是有妙用。大道理害死人。朋友,请赐教,谢谢!

河东狮口孔回复非常名

不想扯淡便好好修心,修形式永远在相上流转,如何修心?能否做到时时刻刻保持觉知?

向日葵回复非常名

1.你怎么知道别人做不到?

2.大道理为什么会害死人?

朋友,请赐教,谢谢!

非常名

谢谢!还是在扯淡呢?如何修心?你问的挺好。觉知了,不等于做到。觉知到什么了?朋友,请赐教,谢谢!

河东狮口孔回复非常名

觉知只是第一步,五万步中的第一步

非常名

回复。河东狮口孔

慢慢来。冷暖自知。谢谢!

非常名

回复向日葵。

谢谢!事实就是这样,装逼的,我看得多了。大道理不实用。

向日葵回复非常名

这只是你的观念,不代表别人!

道理对于我很实用,谢谢!

向日葵回复非常名

别开口扯淡装逼的,交流请注意文明礼仪,
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其实我已经说出实际方法~奉献的心,亦即是《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布施”。

但是由于阁下对佛法并未理解,世上无人可三言两语去完全解释,因为根本人人所用的方法切入点都不同。

例如“无相布施”就是《金刚经》内唯一解说的“具体切入点”,要知道什么叫无相布施,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才能“无相”。

如果原理都未领悟,又如何将原理落实生活?

必先要理解“驾驶原理~心法”,才能应付道“路上技术~功法”,未学行,怎能学走?万丈高楼从地起,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闻鸡起舞回复非常名

首先我要说一下,你这个人完全没礼貌,一边装作彬彬有礼的样子去请教别人,等别人回答之后又说人的回答是在讲大道理?如果你只停留在嘴皮子上,对于你来说只能是大道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再多,不实践,也只会沦为纸上谈兵!是装逼,还是大道理不如亲身验证!刻意滋事者没人有闲功夫搭理,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千里始于足下,第一步就不能行错, 否则步步艰难。

佛陀说法45年,每一句说话都是贯穿“般若波罗蜜多”,如果对般若完全未有了解,甚至闻所未闻,又如何谈得上是什么“大道理”?

⭐️般若是佛法的核心,更是根,不明般若,根本扯不上佛法半丝关系⭐️。
以上此点一定要消化。

般若Prajna回复非常名

看完您和他人的互动,您觉得原理无用,想知道如何操作起来,对吧?其实,潜台词是想听有血有肉的故事吧。一个半月前我最爱最爱的亲人过世,亲人的离去可比您举的赔了多少钱的例子对我影响大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那几天我难过痛苦哇哇大哭这些感受都是真真切切的,但是我现在呢,却可以依旧拥有灿烂的笑容,快乐的当下。为什么?因为人生的际遇就是剧情,一个剧情已过,你自己滞留在其中无法出离,必然痛苦。既然你拿得起,就该懂得放得下,方为大丈夫也。随顺际遇而尽心努力,尽心努力后随顺际遇。这些字空吗?当然不,因为明白了原理之后我从最痛苦的过程中脱离了出来,您觉得大道理,是因为您根本未消化,未去接受,所以必然不会对您起作用。这个呢就叫做相应啦!再说的更深一点,为什么会觉得痛苦?着我相啦,一切思考以自己的感受为先,而看不见其他的存在,故而会忧虑痛苦患得患失,如何解决?去帮助他人,去布施,心的格局就会一点点的发生变化啦。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第一步必须开悟。开悟就是明理,明理 就是明心,开始修。慢慢来。以赛代炼。冷暖自知。最后见性成佛。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开悟就是明心见性,此乃登地菩萨,实际一点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修行需要一个现实中师傅,阁下已经被网上文字所荼毒,修行需要一个善知识作为明灯,不能闭门造车,纠缠于文字中团团转,百年归老,最后一无所获,那就又要来世再修了。

非常名

回复。闻鸡起舞,向日葵。

哈哈哈,憋不住了吧。憋的是相当的难受了。本性找到了吧。大道理害死人。装逼没有用。请赐教,谢谢!

向日葵回复非常名

对你只能呵呵哒!不要再回复了!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阁下心浮气躁,无补于事的,建议第一步要学习什么呢?静心而坐。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静心而坐。我的理解,是走戒定慧吗?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静心而坐,就是静心而坐,如果这样都不明,将“静、心、而、坐”四去查字典,自然能够明白。

非常名

回复。般若

谢谢!你已经走出来了。就不用客气了。有啥说啥呢?首先,恭喜你了。佛说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有可能。我是说有可能。不是你的短板。再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走出来的?请仔细说一说。朋友,请赐教,谢谢!

般若Prajna回复非常名

可否请您再仔细看看我对您的回复。因为您的回答是流水性的,根本没有去消化我说了什么,您认为我没有说方法吗?只是您看不见罢了。您是口说请教,心说找茬吧。如此心口不一,当然不会研究我到底说了什么。您今天想做的恐怕不是来寻求什么是佛法,不如说是来揪着别人的一个点进行咄咄逼人之举。但是您的任何举动不会对我产生丝毫影响。所以,何必呢?用这点功夫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更好吗?珍惜当下!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我是老实人。读书少。真没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我不是老实人吗?难道我是千面大盗?

阁下读书少,跟阁下理解能力根本没有关系,不要给自己借口。

重点是需要学习静心能力,令精神统一,把情绪安住于平稳状态,令思维集中,不受到干扰,自然增加领悟及及吸收能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阁下强调说自己是“老实人”,言下之意就是说有很多“不老实人”。

重点是阁下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实人便是。

你有你老实,他有他不老实,各取所需,天下太平。

何必理会别人不老实呢?这就是因为斤斤计较,斤斤计较的人又如何安顿自己的心?

老实人没有罪,但勿做一个“肤浅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你刚才明明说自己是老实人,是你自己说,忘记了吗?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别人老实不老实,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说的意思。你说第一步很重要。第一步是开悟还是没开悟?就是说修第一步是开悟之前还是开悟以后?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不是已经告诉你吗?说你心浮气躁,所以任何人说话你根本都无办法吸收理解,这句说话够直白未?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至于你说“悟后起修”,难道“悟前不修”嗎?机器人尽快输入一点电脑程式啦!

非常名

回复般若

谢谢!我没说错吧,不是你的短板,有点憋不住了吧?看见短板了吧?朋友,请赐教,谢谢!

般若Prajna回复非常名

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你说的什么短板???是不是因为心里有什么,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呢?哈哈,不要再和我针锋相对啦,这样的对话没有丝毫意义。选择一个找茬踢馆的人生,还是学习谦逊的人生,那是个人自己选择的事情,关键是百年之后敢于承担选择后的后果便好,有因必有果,因果不会错,祝好!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你说静心而坐是第一步,还没到戒定慧。我这么理解对吗?请赐教,谢谢!

般若Prajna回复非常名

如果你是抱着一颗想要学习交流的心,我一定会和你互动到底。但是你只想找茬来获得存在感和认同感,我根本不会再和你互动下去。时间不应该花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吗?你怎么选择是你的事情,但是我选择不再和你互动,因为我不根本不需要在网络世界寻找存在感,现实中我的生活很快乐很有爱。我感恩知足,就是这样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先学习安定自己的心,勿说其他多余的事。修行必须按部就班,佛法的戒定慧,全部由般若波罗蜜多而出,三者是同一件事。如连「修摄身心能力」都未有,一切都是空谈。

Aloka回复般若Prajna

般若你这个回复真是太合适了,碰见是真正求学探讨的人,我们便尽心回复;碰见挑事儿找存在感的,就不要多理会。赞同你!

般若Prajna回复Aloka

轻心哥哥说的很对。凡事要先静心,学习安定自己的内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因为静心才会放下对立的观点,懂得去用平等的心去看世事,功夫就是在静心的过程中一点点加深的。原理看不到且不去运用,自然不会相应。所以,我们加油努力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加油,暂时不要再回覆这位朋友了,相遇是一个缘份,必须要珍惜。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嗯嗯,相遇是缘,必当珍惜

非常名

回复般若。

谢谢!我一直在心平气和的和你探讨。你却认为我在找茬。和你针锋相对。你之前说你自己的心态还很好。我只不过把事实说出来了。还没让你赔一百万呢?你都憋不住了。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大道理全是屁话。我听一个智者说的。朋友,请赐教,谢谢!

河东狮口孔回复非常名

呵呵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先学习安定自己的心。勿说其他多余的事。修摄身心能力。一切都是空谈。这些都是大道理。上面那些人。都相信你说的理。结果是什么样你都看见了。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心安定未?如果未,请学习静心而坐,目的将心向内收摄,勿再往外放。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上面那些人,都相信我的道理,结果我看见什么?我看见一段段全属中性的互动~(包括阁下)。

不知阁下看见什么?

般若Prajna回复非常名

我发现你真是一个有趣的人,不关注自己如何灭烦恼增智慧得自在,反而操心别人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自己的事,况且我们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求觉心。个人生死个人了,我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干卿何事呢?哈哈,话说的够直白了吧,不会看不懂了吧?当你的朋友还真惨,这个智者朋友,还要替你背锅,大大方方说自己就好啦,想说脏话还要借用他人之名,你真是有趣呀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有说我踢馆呢。说我不讲礼貌的。有装大象装不住的赌气走人的。我一直心平气和的在谈。一直在谈事实 。事实是真实的。我都不用打样了。上面的都打完样了。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你的心究竟安未?

非常名

回复。轻心

谢谢!看见没。我把事实说出来了。就帮你们把本性找到了吗?我谁的心也没操。只是把事实讲出来了。没那么复杂。就这么简单,不好意思说真话了。朋友,请赐教,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我问你的心安未?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我问你的心安未?阁下心浮气躁,日常生活中应该活得很辛苦,放下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将你自己的对话复制下来,也许某年某月某日,阁下就会见到今天的自己,阁下说了一整天,完全没有半点内涵可言,究竟阁下得到了什么?

不断耿耿于怀,介怀别人如何看法,不断要求别人迁就自己的心意,这就是烦恼的根源,沉沦的原因啊!

这边厢说跟别人交流,那边厢不断要求别人迁就自己,只要别人的说话不合自己心意,就怒火中烧,看清自己今天的对话,可能会成为今天的礼物,中庸照见世间美,建议阁下好好静心吧。

不要自以为是,与其说帮别人启发,倒不如说阁下自圆其说,伪装平心静气摆了,如果阁下真的有修为,就不会像你今天这样的态度去跟别人互动,公道自在人心。
其实今天得到启发的是阁下,好好痛定思痛,反思一下啦。

如果阁下不服气,可以尝试公开回答一个问题,看看大众的回应,就知阁下能否令别人受惠。

真金不怕红炉火,有否能力、修为,可言语间流露出来,每人心中都有把尺,加油。

非常名

回复。轻心

你猜。给你个机会。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非常名

我今天跟阁下的互动并不是为了阁下,现在由我说真相,我的说话是示范一次给大众读者看看我如何面对一个貌似机械人、口不对心的回应,面对心浮气躁、不合逻辑、充满菱角的绵里针,本人却临危不乱,四両拨千斤。

故此,这些说话千万不要拆除,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是一个着相的故事,不知阁下明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閣下明明说找笔者交流,现在却偷天换日,伪装说帮大家看清自己的心,别人一番善意,你却看成对你的批评,如果阁下光明正大,何须要介意别人的心?就是因为阁下的心太乱,容易受外界干扰,产生情绪。

所以本人不断建议阁下必须要静心。

阁下多次表达想知道一个具体的方法,但阁下视若无睹,却转移视线去在乎大众对阁下的看法,这是自卑心作祟,亦是自尊心过重,在佛法来说,叫着我相”,执着自我的人,永远都无法平心静气的,现在就快进入子时,好好回想一天自心的起伏,这是炼心的好时机。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轻心师兄你的回答,击中要害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加油,暂时不要再回覆这位朋友了,相遇是一个缘份,必须要珍惜。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明白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为免读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暂时我需要将“非常名”这个人拉黑,目的可以给你们作为一个缓冲的落台阶。

请大家都不需要再对话互动,我们就在这个今天的互活动之中,好好尝试找出契机去升华,暂时到此为止,一起加油,共勉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能够将今天的互动,视作成一套电影,把自己视为剧本中的一个角色,现在已经曲终人散,根本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人生离四相,互动梦一场,
眼前皆净土,莲花处处香。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的,人生如幻,存在却不实在,经历过便要放下,不再滞留那份感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感恩轻心哥哥,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所以修行根本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在生活中修行,去炼心,就如今天的互动一般,何尝不是修行呢?将般若二字运用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这才是一个修行人该努力的方向。受教了,再次感恩

不不不

哈哈哈,好一个不雪糕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不不不

因为本身我气管、鼻比较敏感,吃太多冻东西,已经为身体构成伤害。由此可见,每个人需要调整的领域都不同,每个人需要所持的戒各有不同,必须针对每人不同的执着,而进行调整。

戒律的意义,并非某领域本身,而是针对贪、嗔、痴。有很多读者以为我说笑,其实我食雪糕的份量多到你们不信,我可以一天内吃一大盒,连续一星期这样,这种心瘾,已经过火,叫贪,所以必须起戒。

举一反三,戒律又何止五戒?需要调整的领域,必定是在五戒之内吗?我根本从不饮酒,因为根本气管有问题,难道我天生不饮酒,就代表我持不饮酒戒吗?

牛吃草,代表牠不杀生戒吗?如果牛真的慈悲与智慧,就不会沦落到做牛的下场。
以上说话如果阁下感到疑惑,你不妨提出来,我慢慢向你解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不不不

补充:我想表达的,就是佛陀设定戒律表面上彷似针对领域来禁止,如果静心领悟,我知道根本并非“禁止、否定、排斥”该领域,而是提醒该于领域中,人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并非做与不做该领域来界定为“持戒、破戒”。

换句话说,重点是那个心处于是否滞留。

再举一例,一个持械行劫银行的劫匪,正在拿枪乱枪扫射,难道警察不应该用武力,甚至开枪制止吗?

最后劫匪如果因此而被杀死,警察就会因此被界定为杀生之罪吗?

普遍民间信徒,根本并未理解戒律背后的意义,却自我一厢情愿幻想出一套基准来捆绑自身,这叫迷信、愚昧,完全跟佛法上的戒律扯不上半丝关系。

不不不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完全同意师兄你的观点,其实你的很多回答给我的启示不是一点两点的事儿,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一些自己悟出的模棱两可的观点都得到了肯定,很开心,其实最早接触佛法就是禅宗,觉得潇洒自在,后来接触了太多的民间佛学,开始怕这怕那的,动不动就下地狱,我真是。。。还好知乎上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善知识,我终于回归正道,不然恐怕真会像你说的那样修的苦口苦面。之前看见一个关于戒色的回答,题主跟我以前一样很苦恼(现在放下了),我自认水平不够并没有单独回复,但那个问题下的回复都是什么慢慢戒就会克服的,我就说了你教授的破除心执,消除二元对立的观点,然后,他们给我一顿喷

不不不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也补充点:以前我没接触过南传佛教,也没接触过真正的禅宗,后来我看了师兄你的很多回答觉得茅塞顿开,但逐步深入南传佛法后开始对大乘佛法有了怀疑,包括当时修习的念佛法门,一度怀疑极乐世界是否存在,后来逐步深入后终于不再疑惑,我现在认为无论什么法门最主要的就是止观二字,所以我现在依然念佛,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我觉得既是念佛,又是参禅,也是修四念处,并没有太大区别,不知道我说的对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不不不

你说得对。根本是同一件事,只是切入功法不同。稍后我会回应一篇文章,你去消化一下,然后我再跟你互动。

不不不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好的,谢谢师兄的指点,期待你的文章。看来我还是有一定慧根的,哈哈哈

张少骏

换句话说,沉醉滞留并无好与坏之分,只要该领域或观念,使人产生烦恼或身心伤害,已经属于沉醉滞留,佛法称这个情况叫“着相pratistha laksana”,亦即是执着,只要有执着的领域或观点,就必须为“自心起戒”。 说到点子上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张少骏

张少骏

事实上,戒也不仅仅指佛陀制定的戒律,要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戒律。

王斌

随便说一点拙见。说错了别喷。

佛法包括其他宗教。最终都是在了却生死,或者说是在揭示自然规律,最后让人明白很多道理。

然后乐观积极快乐的活着。

这才是重点。修行的方法途径很多,个人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想修行,多看看经书,(建议只读原文,不要走捷径读这个感悟那个解释的,错误太多。)看不懂的不好理解的干脆别看,容易理解错。除看书外,其他就是好好上班学习顾家了。这比什么都强。苦行对普通人来说真的意义不大。对家庭社会都没什么太大贡献。苦行只是一种途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任何正确的,正统的宗教,思想,理论最终都是教人积极向上快乐生活。否则就是邪教。而且往往不是教邪了,是人信的邪了。

所以,不懂或者半懂不懂,最好别随便信。也别随便乱修。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斌

阁下说话都算理性,但是说对了一部份,试试看一看以下的说话…..

《感觉身边接触的佛教圈的人,有些人非常迷信,有些会让人感到很反感,有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这是为什么?》
感觉身边接触的佛教圈的人,有些人非常迷信,有些会让人感到很反感,有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这是为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93.html

奔跑的胖子

允许我再次感谢您,我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目前每天吃药,接触到您的答案以后收获颇丰,您的答案我经常回看,每次看都会让我复杂的心稳定下来,由衷的感谢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