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果复杂又简单
说因果简单,也非常简单
~因果就是因果。说因果复杂,也非常复杂
~因果就是人心。
复杂在于构成一件事,其背后必须透过“众多人心意愿磨合匹配”~因缘和合。
(按:万法唯心,指世间现象背后皆由人心意愿而成,更并非单纯一人意愿,而是众多人心意愿)
(按:众,指难以计量的因素,是虚数)
五蕴体现因果
色:指眼见。
受:指感受。
想:指思想。
行:指行为。
识:指记忆 / 判别。
色、受、想、行、识,统称“五蕴”,亦即指人类透过感官接触外界而作出行为,再“累积体验”而产生种种感官之累积记忆,叫“识”。
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
因想而有行,因行而有识。
色是心所见。
受是心感受。
想是心思想。
行是心主事。
(按:五蕴背后皆为一心所统摄)
五蕴的识,有解作“判别”的意思,也具“记识”之意。
換言之,因果就是心识活动。
因果本质是“心念活动”,严格来说即“心转识的活动”,简言之叫“心识活动”。
心推动记忆/判别而运作,就叫“因果”。
因果唯心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华严经》
- 因果属“法”,皆由“心”生,一切法实相究竟为空,心不住相,因果纵有如无。
- 法相不具自主运作,皆由心作,如梦幻泡影,自心应安住无生。
因果、无常、恒常、这些只是“法”,世间并没有一个因果、无常、恒常来等待人们来承受,否则就是未明佛义。
因果、无常、恒常,这三件事全部都并没有自主,不具自性。
换言之, 显而易见因果就是被另一个主宰推动,而这个主宰叫“心”。
如果把“法”界定为一种“能自主、能自动”的机制,那就是活物了,亦即是说“万法不是唯心”,而变成“唯物”,那就完全违背佛法啊!
离心说法,偏离觉醒
- 民间之所以不断提及“因果不空”,是站在《世俗谛》而言。
- 《胜义谛》内涵,把一切世间万象及感知一律回归于“心”,安住第一义。
- 因果只是“法”,万法唯心,亦即由心推动而来,离开了心,便一切也谈不上。
- 因缘果报只属于“相法”,只是站在是《世俗谛》而言。
- 《三法印》道出世事的原貌,清楚指出世间万象的“诸行无常”,皆因“人心无常”。
- “诸法无我”指出世界万象本质并没自主性,所以“法无我”目的是回归到“人心”,回光返照,使人明白“万法唯心”作崇。
- “湼盘寂静”是代表彻底解脱诸苦,契入世间万象本来无生的原貌,彻底舍离滞留感知,称为“第一义”,不落两边,安住无生,此乃家传户晓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说这个了。
说因果不空、无常、有常、只是说“因缘法”。
七佛通偈
故此,必须应机表达…..
滞留因果;就以“万法唯心”切入,破掉“相执”。
滞留顽空;就以“因果”切入,破掉“空执”。
这就是《七佛通偈》真义;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按:以止恶行善,被空执)
-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按:浄,指回归万象未被人心界定时的本来面目~诸法实相,破相执)
以上两个道理,就是诸佛的言教,读者可能感到以上说话比较陌生,但只要搞清楚《三法印》究竟说什么,就可以直捣皇,实相大白了。共勉之。
总结:
世俗谛,因果报应存在。
胜义谛,因果无生,万法唯心。说因果简单,也非常简单
~因果就是因果。说因果复杂,也非常复杂
~因果就是人心。因果只是“心转识”的活动呈现,改变了心,记忆 / 判别就自然改变,该人就会对该因果产生不同感受。
因果不在外,外界不存在“客观因果”,心以外不存在一个具体的因果等待人们承受,因果只是人类内在“主观心识”。
因果报应呈现仍然存在,做了就做了,但是感受已不同,因果就自然会出现,但心识改变,感受连根拔起,縦有如无。
“目犍连尊者”已证得阿罗汉,不受后有,死于大石,但仍不会有苦。
P.S 这篇文章已清楚解释,“因果是法、万法唯心、心外无因果”之道理。如果有人认为可以凭“祈求、外力、法术、神通、善恶等价交换”试图奢望因果凭空消失,确实愚不可及,迷信至极。
故此,生死是不存在,此话已揭穿了生死轮回谜底,如果读者仍未产生启发及震撼,应当忏悔。
~《轻心》
《三法印~世間的原貌》
《三法印~世間的原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189.html
《“法、相、万法唯心、心与法、诸法无生”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法、相、万法唯心、心与法、诸法无生”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88.html
《三法印来破除迷信占卜的真相》
《三法印来破除迷信占卜的真相》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92.html
《浪子心声》
《浪子心声》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306.html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华严经》
因果属“法”,皆由“心”生,一切法实相究竟为空,心不住相,因果纵有如无。
法相不具自主运作,皆由心作,如梦幻泡影,自心应安住无生。
Handsome轻心 (作者)
总结:
世俗谛,因果报应存在。
胜义谛,因果无生,万法唯心。
说因果简单,也非常简单
~因果就是因果。
说因果复杂,也非常复杂
~复杂在于人心。
因果只是“心转识”的活动呈现,改变了心,记忆 / 判别就自然改变,该人就会对该因果产生不同感受。
因果不在外,外界不存在“客观因果”,心以外不存在一个具体的因果等待人们承受,因果只是人类内在“主观心识”。
因果报应呈现仍然存在,做了就做了,但是感受已不同,,因果就自然会出现,但心识改变,感受连根拔起,縦有如无。
“目犍连尊者”已证得阿罗汉,不受后有,死于大石,但仍不会有苦。
LishaLouis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心无去处,安忍无生。
Handsome轻心 (作者)
果属法相现象,如果把“法”界定为一种“能自主、能自动”的机制,那就是活物了,亦即是说“万法不是唯心”,而变成“唯物”,那就完全违背佛法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这篇文章已清楚解释,“因果是法、万法唯心、心外无因果”之道理。
如果有人认为可以凭“祈求、外力、法术、神通、善恶等价交换”试图奢望因果凭空消失,确实愚不可及,迷信至极。
Handsome轻心 (作者)
故此,生死是不存在,此话已揭穿了生死轮回谜底,如果读者仍未产生启发及震撼,应当忏悔。
木易忄亘
轻心老师关于佛法的讲解太棒了,感恩法布施。能有幸遇见正法实在毕生难求,我一定要理解您的文章本意,不辜负您的一番心血,顶礼轻心老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这篇文章都未能够令阁下明白人生是什么,每人重打五十大板!!!
人生只是一场见相的体验!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放下执着,当下已经解脱!
修行就是要“转识成觉”,不再沉沦于“识”。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无论人生我们得到什么体验,宅也只是一场心识活动~见相,这份体验是存在,却不实在。
拥有时可以随缘尽情享受。
失去时可以设法尽情放手。
无论这份体验充满了什么七情六欲、悲欢离合、千疮百孔、喜乐盛衰,最后也会烟消云散,好好向心下手吧!加油!
大路
说的好,只有一点没说了:心是怎么有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大路
good!问得好!!第四集的《地藏法门》我们会清楚解释。
砧板猪
因果是人心推动“识”而产生,识是人心应缘动念所执取的“相”,如果你滞留在这些“相”上面,就会生出分别心,对世事有种种判别~着相。但世事本质是空,诸法无生,人心所执着的观念只是人心的投影罢了,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人心多变,而世事又是众多人心观念推动的结果,只要有其中的一个观念变了,整件事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世事是多变的~诸行无常,如果明白了世事的原貌:诸行无常,诸法无生,就能心不住相,破除执着了。破执离相后,因果依然存在,只是心的感受已经不一样,心中没有了种种二元对立的判别,所以,纵然因果依然存在,内心也是自在坦然,安忍无生的。
LishaLouis
轻心老师,我能否理解生死其实是以前的识,因为心执取了所以以为有客观生死。生死也是见相的体验,实相是空。对于心,是既不生也不死。六道轮回,是心不同的体验,换了外壳。这个心是始终存在的。学生愚钝,是这样吗?
小花花就是我呀
有“因”,是因为有心执;感受到“果”,也是因为心。如果改变心,“因、果”也就不存在了。因果本为法,唯心说有无。
新头像可爱
neko015
既然生死是不存在,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六道轮回
kevin liu
阿弥陀佛。好难懂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kevin liu
kevin不用气馁,总之你抽时间将我所有文章有时间就看,你自然会明,我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