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智慧好心人

《温馨提示:有读者问及究竟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好心人,以下文字用标题作出分水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说不定可为阁下带来一点启发》

好心人

无论是否有否宗教信仰,秉持四个理念便可使世界趋向更和谐:

1)我好、你不好?就是指“损人利己”。

故此~不该做。

2)我不好、你好?就是指“舍己为人”,可能会构成对自己损害,却为别人带来利益。

故此~可做也可不做,随缘地做。

3)我不好、你不好?就是指“损人不利己”。

故此~一定不能做。

4)我好、你好、大家好?就是指自利利他,造就平等的大同世界,这种精神叫“大慈大悲”。

(按:真正的大慈大悲,并不意味需要伤害自己,自他亦是众生)

故此,尽心地做,这就圆满。

五戒十善

要做好人,受持“五戒十善”是必须的,更必须彻底理解当中的内涵,并非墨守成规,而且所有戒律的背后都有四个字~“波罗蜜多pāramitā”,搞不清背后四个字,戒律便沦为形式主义及捆绑,无发生起“以戒为师”之本有功德。

五戒:不杀生、不偷渡、不邪淫、不妄语、不饮洒。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心、不嗔心、不痴心。

效果为依归

  • 如果任何宗教的教义给人类的思想抵触以上任何一点,也必为世间制造矛盾、纠争,甚至战争。
  • 无论世上任何“经文、言论”都不能在欠缺理智思考下便完全依重及相信,只能给一个参考。
  • 任何典值也不能完全相信及照单全收,修行属于“精神升华、行为调整”,历史只可作参考,但并非做研究考古,一切以效果为依归,不可把几千年前的古文视作金科玉律,更绝不可能搞个人崇拜。

谨记一个理念…….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理智

昔日“卡拉玛人”因无法判别各派宗教师所言真假,所以向佛陀请示。 故此,佛陀总结了十项准则: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南传巴利经藏《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经》

佛陀针对以上一问题而解说了《卡拉玛经》,不要任意立即接相信、接受任何人、事、物,当中包括佛陀本身,否则就会成为知识的奴隶。

天使下凡~六度波罗蜜多

一、檀波罗蜜多
即:《布施波罗蜜多Dāna pāramitā》

二、尸波罗蜜多
即:《持戒波罗蜜多Śīla pāramitā》

三、羼提波罗密多
即:《忍辱波罗蜜多Kṣānti pāramitā》

四、毗离耶波罗蜜多
即:《精进波罗蜜多Vīrya pāramitā》

五、禅波罗蜜多
即;《禅定波罗蜜多Dhyāna pāramitā》

六、般若波罗密多
即:《般若波罗蜜多Prajñā pāramitā》

如果决定要做个真正的智慧好心人,必须彻底掌握“六度波罗密多”,必须完全掌握什么叫“波罗蜜多”、什么叫“般若”,此乃最重要的核心,严格来说掌握不了六度波罗密多,不算是一个真正拥有慈悲心的人,以上整合各点方便有缘人理解,共勉之。

《为什么我看不懂佛经里的一些话?》

Handsome:昔日“卡拉玛人”因无法判别各派宗教师所言真假,所以向佛陀请示。

故此,佛陀总结了十项准则……

为什么我看不懂佛经里的一些话?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446.html

《六和敬~道人之德》

Handsome:和尚真正的含意,并非指剃光头发的僧人,而是指思想言行达到和谐的相处精神,永没有退休,完全跟年龄无关……

《六和敬~道人之德》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193.html

《三法印》
《三法印》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624.html

《三法印~世間的原貌》
《三法印~世間的原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189.html

《三法印来破除迷信占卜的真相》
《三法印来破除迷信占卜的真相》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92.html

《心开意解的分享~修行之路》
《心开意解的分享~修行之路》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643.html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Handsome:法国名牌“hermes爱玛仕”,一个手袋可以为卖200,000元……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着相与离相的下场》

《着相与离相的下场》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96.html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齐来做个智慧好心人,文章表面简单,有多少人能够秉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就要问自己的良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们可以争取自己利益,但有否尝试同时间为对方都争取利益?大众甚至为大众争取利益?

如果你能够有这样的心,你就是肉身菩萨,白衣天使。

Handsome轻心 (作者)

慈maitra,施予安宁喜悦。

悲karunika ,施予解除不安感觉。

慈悲是扶持而不求回报的状态,有施无类,并不局限任何现式主义,这是菩萨基本的特质。

世上是否存在菩萨,只能够当事人才能知道。

养儿方知父母恩,医者尚存善心人, 杀人罪犯尚且救,平等布施“慈”爱心,
今夕援手拔苦难,他朝天地救吾身, 万物众缘相依傍,自他对换起“悲”心,
我视他身如已身,破除你我分别心, 若见身边善心人,赞叹合十随“喜”心,
道人秉持四无量,无相奉献尽“舍”心, 温言爱语莫离弃,肉身化作菩萨人。
~~~~~~~~~~~~~~~~~~~~~~~~~~~~~~~~~~~~~~
请大家将今生相遇之人,也视如自己曾被抚养般,犹如向父母感恩来看待,你看,世上医者尚存有善心人,遇上杀人罪犯者也尚且会救,修行人应平等对待布施慈爱之心给别人。

今夕申予援手救拔苦难,他朝天地也会救自己,万物世事,也是互动而出现,将心比心,你的悲悯之心就会出现。

如果,我视他们如自己,打除你我的分别心,每当见身边有善心之行为,应当也赞叹合十,生起欢喜之心。

若修行人秉持四种无局限之慈悲喜舍心量,来作毫无介怀的奉献行为,更永不放弃用令人感到温柔及喜悦的言语,就此刻你的肉身,确实马上就已是一个真正行菩萨道的人。

要证明是否有菩萨,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菩萨,并不存在信不信的问题,而是求证的问题。

由于菩萨本质就是慈悲,欠缺慈悲的人是无办法体会什么叫菩萨的,这是逻辑。

东靖

慈悲是不求回报的,予有情生命以扶持,没有个人之利益、取向、及私心去处。也就是波罗蜜多心(心无去处)。

从而,自心相应,能于一切时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悯念众苦。同时,亦随喜赞叹身旁发生的一切善心之行为。

进而真正做到:“损于人”的事坚决不做。“利人”但“损己”的事,随缘而做。“利人”亦“利己”的事,随缘尽心去做

一切生活中际遇,随缘来尽心,尽心后随缘。总是秉持波罗蜜多心,慈,悲,喜,舍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东靖

但是现今有多少信徒真的做到愿意在乎别人的利益?

现在有多人,挂羊头卖狗肉,披着佛教的外衣,巧立名目,欺骗钱财,用尽各种手段,争取自己利益,这些根本是佛门败类,完全跟佛法无关。

据说《知乎》之前有一个人就是因为贪钱,经常侮辱别人,结果神憎鬼厌,接近六千人抗议,终于这个贪钱的人被拆除用户,当中的流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最近一宗新闻报导,据说因为楼上妇人家中漏水,导致楼下的年青人家中渗水,年青人往上评理,因为双方口角,继而有人找出有势力人士将年青人打至睾丸破裂,导致年青人报仇用菜刀将婦人连斩接近90刀,当场毙命。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平时修心养性,那怕是一念的善心、退让,就有办法就能制止过去恶缘成熟。

恶报需要呈现前,需要有药引~缘,故此一个修心的人,能够面对不如意的际遇也能退让一步,安忍自在。

所以,默默已经逢凶化吉,这就是真正的为生命祈福。

不要以为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没有吉祥,而是默默已经将凶兆转化,能够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高手。

学佛人第一件事要做就是要止恶行善,学习布施,不要利字当头,不要斤斤计较,施比受更为有福。

如果连以上道理都不明的人,建议大家应敬而远之,千万不要接触,因为这些根本不是佛法修行人。

此刻并不是批判谁是谁非,学佛人应该以身作则,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好心人”,即我们所说的善良。

但坊间有几多少佛教信徒可以做到好心人这三个字?那就要唯心事问。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举头三尺有神灵,因果不会错。能够把自己成为好心人的人,上天一定会眷顾,默默守护,即所谓“天官赐福”。

Handsome轻心 (作者)

大家如果细心留意,部份佛教徒令人讨厌,这种讨厌的程度,远远已经超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大家更加会发现佛教板块的人说话没有底线,甚至可以用邪恶来形容,他们扭曲人性、习非成是、扭曲黑白、沮咒、侮辱,确实无所不用其技。

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佛教徒如此邪恶?

其实说过真相大家知,邪恶的并不是佛法本身,而是行驶邪恶的人,邪恶之徒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但是偏偏被着佛教的外衣进行邪恶行为,真相就是这样简单。
所以千万不要凭着片言只语去断定一个人的善良与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例如,一个真正一个懂得佛法修行的人,口中又怎会天天高调着眼在两大腿之间的小区域,这班人天天都说禁欲,着这些邪恶的言论,荼毒了无数信徒的心。

我在论坛15年,见尽无数夫妇及情侣因此而分手及离婚,出现小三,导致最后丈夫抛妻弃子,说到底就是因为其中一方坚持禁欲。

这些完全不合情理、扭曲人性的邪恶言论,怎可能出现在佛教板块?

这些言论根本会为社会带来滋扰,制造恐慌。

如果有研究过巴利三藏的人,就会知道这些经典是最原始的经典,根本不会找到半句说俗家人需要“禁欲”,提倡禁欲的人全部是民间邪教的创作,完全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本意。

不断干扰人伦的人,这算是善心人吗?这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确实值得深思。

禅123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做个好人。
"自净其意"就是做个智慧的人。

要做个有智慧的好人必须明白佛法核心"般若波罗蜜多",不执着滞留一切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无性婚姻现在普遍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54999/answer/454612095
以上连结说出了一个悲剧,令我感触良多,究竟是丈夫禁欲,还是另有内情,可能永远不会有真相。

但是我只知道一点,凡事沦陷了一个极端的观念,必出祸患,就是佛经所指的“落二边”。

(按:落二边,指滞留于二对立任何一边的观念)

佛法不取不舍,并非否定人间任何基准,故此“离二边”,不会滞留于二对立之中,随缘而活,心中毫无滞留。

佛法没有教人纵欲。
佛法没有教人禁欲。

只是教人按照自心执着“为自心起戒”,亦即“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aita”,代表“离滞留的调整”。

波罗密多,内涵是“离滞留”。

尸罗,内涵是“调整”,亦即“戒”。

戒,并非禁止,而是“降服执着”,一般民间迷信之徒把戒律视为否定领域本身,简直是邪说。

医生教人不要暴饮暴食,但有人却走去绝食。

政府教人要遵守规则,但有人却从此不出外。

佛法教人“止息贪欲”,内涵是“止息对感知的滞留”,亦即是“针对心”,但有人却无缘无故将欲望局限“两大腿之间”的性器官,一厢情愿,自我创造邪说,令人啼笑皆非,幼稚到不得了,这样的人叫善良吗?这种人危害社会啊!

一蓑烟雨

要做智慧好心人,首先要秉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心”,而面对世事万物,好心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智慧”。

不断的扶持世间,用智慧解人困苦并从根上斩断苦因,予人安乐并于人心种下“离相”的种子,这就是真正的慈悲。而那从根上斩断人心“苦因”的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波罗蜜多,破尽二元而无所滞留。

你快乐就好

做个智慧好心人

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是好心人,没有开显自心智慧的好心人,认为外界有具体的“善事”或“恶事”去做,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福报可以求到。

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是智慧好心人,智慧好心人秉承波罗蜜多去行善,但不执着有一个具体的善事可做,明白“善与恶”都是自心执取观念而创造出来,实相无生。波罗蜜多的内涵是心无去处,以求福报的心去行善,已经是有去处。

部份佛教徒认定佛法是教人放生、禁欲、吃素、念念有词等行为,好心地去传播这种言论,认为自己是好心人在做好事,其实真相是好心办坏事,引导大家更加执着,离觉悟越来越远。

学佛是学习觉悟的方法,调整自心的执着思维模式,破除心中的种种执着观念,解脱诸苦。一个执着“禁止”身体某种感官功能的人,心中的执着没有破除,在生活中苦不堪言,试问又有何能力引导他人解脱诸苦呢?

做个智慧好心人,破除自心执着,引导他人放下执着,自利利他,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

任我行

看完这篇文章想起佛教圈的种种。就拿放生来说,现在的放生已经产生产业链,这边放那边捞。为了满足大量的放生需求,各种养殖业反而增加了养殖数量。真正的放生是要我们放下自己的贪嗔痴。用“般若波罗蜜多”面对人生才是真正的放生,放下自心执着,引导别人放下自心执着,就是真正的正确放生。

Chen DunZhi

秉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去对待世间的有情众生。

随缘随力地为世间做出扶持,并且对的自己所作所为不介怀于心,不求回报地行持之。

念念不忘“般若波罗蜜多”去面对人生的每一处领悟,舍下对自我的执着,随缘引导他人放下我执,做个智慧好心人

美莉娅姆

五戒十善是让我们做一个好人,设立这五戒是因为人心容易对这五个领域产生滞留,让我们时刻留意调整,并不是禁止否定。有执则戒,无执则警,如果本身对该领域无执,却刻意去做,那就是为法所缚了。

其实人心执着的领域千千万,又何止这五戒呢,只要察觉到自心有执着之处,都要及时起戒~调整啊。然而,有很多人误解了戒的意义,以讹传讹,结果,不杀生发展成排斥肉食,放任害虫不管,不邪淫发展成禁欲,甚至以为这样的自己就高人一等,执着自己的观念,而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任意指点,甚至恶口相向,谈不上受持五戒更谈不上十善奉行。

世尊大智大慧,早有开示,告诉我们不要盲听盲信。但是很多人要么盲目迷信坊间流传的言论,迷信所谓”大师”,要么依自己的理解一厢情愿解读经文,然后视为金科玉律,死抱不放,结果越学越执着,烦恼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多不说,甚至变得不合群,惹人生厌,实在是个悲剧。

一个智慧的好心人,不仅仅是一个奉行五戒十善,热衷于做善事的人。这样的人懂得波罗蜜多的内涵,行无相布施,不再滞留于个人的私利,观念感受为人处事,而是以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一切人与事,随缘尽心地扶持大众,将正见无私分享,引导大众破执离欲。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汪hhhhhh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放下执着,大慈大悲,那么这个世界达到“天下大同”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了。烦恼来源于贪欲,由于过分的想要索取,得不到自己预设的立场、目标,便产生了种种烦恼。陷入在无止境的执着中,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破坏了人际关系。在这种身心俱疲,勾心斗角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够有智慧呢?破除自身的执着,用一颗善心随缘尽心地扶持世间,想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好心人也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

林斯

修为高!

0